
中國甘肅網4月13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宋芳科)4月12日,隨著喬治·何克親屬團和國際友人走進甘肅天水,“追憶喬治·何克事跡,弘揚國際主義精神——重走‘何克’路”活動拉開帷幕。
喬治·何克親屬團和國際友人以及專家學者將沿著喬治·何克曾經走過的西遷路線一路北上,追尋喬治·何克的足跡,探尋一段跨越國界的友誼與奉獻之旅。
期間,團隊還將參加紀念喬治·何克誕辰110周年圖片展,召開座談會,拜謁艾黎和何克陵園,深情緬懷喬治·何克無私奉獻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及對和平與正義的執著追求。

蘭州城市學院喬治·何克雕塑
2025年是英國友人喬治·何克(1915-1945)誕辰110周年。1938年,23歲的何克來到中國,之后投身中國工合運動,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的抗戰事業,全身心投入培黎學校的發展,曾擔任山丹培黎學校首任校長。1945年7月22日,何克在山丹縣病逝,安葬于艾黎和何克陵園。在短暫的生命中,何克為中國人民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譜寫了不朽篇章。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講好喬治·何克等國際友好人士支援中國人民抗戰的動人故事,挖掘利用好國際友好人士資源,賡續中英友好代代相傳的友誼,開拓中英民間友好交流新平臺,甘肅省開展2025年舉辦紀念喬治·何克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追憶喬治·何克事跡,弘揚國際主義精神——重走‘何克’路”是其中一項。
喬治·何克在中國的工作往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無私奉獻精神、國際主義情懷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將永遠銘刻在中英兩國人民的心中。他的故事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鳳縣雙石鋪學培黎工藝學校的學生
喬治·何克與甘肅結緣源自1944年,陜西鳳縣的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西遷甘肅山丹。
當年,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的辦學受到破壞與威脅。地處河西走廊的張掖山丹資源豐富,存在各方面的優勢。
“房子已蓋,速將機器運來!”接到路易·艾黎在山丹落腳的電報,喬治·何克收拾好學校設備、儀器,帶著學生從陜西雙石鋪出發。

青年時期的喬治·何克
一路途徑徽縣、天水、秦安,翻過白雪皚皚的華家嶺,過蘭州,抵山丹,行程一千二百多公里,歷時6個月。
一路上,喬治·何克帶著60名學生風餐露宿,歷經千難萬險!冬日的白雪伴隨刺骨的寒風,大漠的風沙夾雜著冰雪與嚴寒。
“最惡劣的季節,我們走在高山上,頂著二十年來未遇的寒風。道路覆蓋著冰雪……我們真的到這里了!”在給朋友的信中,喬治·何克曾這樣描述艱難的行程。
從冬季到春季,喬治·何克帶著孩子們前行,從未放棄過對新學校的渴望。他們彼此照顧、攜手同行,終于抵達山丹和路易·艾黎匯合。
對于這段艱辛而堅毅的遷校史,培黎人形容它是“培黎的長征”。而這段歷史也被改編成電影《黃石的孩子》在2008年上映。

親屬團和經過的同學們交流
重走喬治·何克路,喬治·何克親屬團和國際友人將沿著前輩的征途出發,以徒步的方式感受前輩的不易與堅毅,用腳步丈量這段充滿友誼與大愛的行程。
據了解,喬治·何克親屬團和國際友人已經尋訪了上海、陜西等喬治·何克曾經在中國生活奮斗過的路線,這次他們一路風塵仆仆從陜西寶雞走進甘肅天水,從這里開始,他們將重溫喬治·何克在甘肅無數溫馨而感人的回憶,中國甘肅網將持續追蹤報道,一起走進這位國際友人的“甘肅時間”。
- 2025-04-14以隴劇藝術講述甘肅故事
- 2025-03-31紅色話劇《哈達鋪的燈光》在蘭首演
- 2025-03-31甘肅漢簡珍品亮相遼寧省博物館
- 2025-03-26隴拍客|永靖:春日來客柑橘鳳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