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尋求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最優解”
——白銀公安積極構建立體化反詐新格局
新甘肅·甘肅法治報見習記者胡庭瑞
近日,劉先生到白銀區某農村信用社辦理30萬元的大額取款業務時,銀行工作人員詢問取現原因,劉先生支支吾吾不愿回答。警覺的工作人員通過“警銀聯動”機制,立即向白銀公安分局反詐中心發出協查請求。5分鐘后民警趕到現場,揭穿一起炒股投資理財騙局,讓劉先生免受30萬元損失。
近年來,白銀市公安機關積極構建“科技+人工”預警、“警銀+協作”攔截、“精準+創新”宣防的立體化反詐新格局,尋求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最優解”,有效守護人民群眾“錢袋子”。
“科技+人工”預警 織密立體“防護網”
在白銀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數字見證著科技反詐的成效。民警唐健男每天要處理上百條預警信息,他指著反詐預警平臺系統介紹:“去年我們通過‘人工+AI’雙軌預警模式,成功勸阻正在發生的電信網絡詐騙430余起。”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涉及行業多、易受害人群體量大、預警勸阻成本高的特點,白銀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殺手锏”,建立易受騙人群數據模型,從電話、網絡、資金等多個方面,為潛在受害人精準畫像,并根據不同的詐騙類型分別錄制語音,依托96110智能AI電話外呼系統,對受害人實施緊急干預,為預警勸阻工作搶抓時間。同時,按照“反詐中心+派出所+社區警務室”三級聯動預警勸阻工作機制,開啟“電話、短信預警+上門勸阻”工作模式,全力開展預警勸阻工作,織密反詐立體“防護網”。
“警銀+協作”攔截 筑牢金融“防火墻”
“要不是你們的及時提醒,我這20萬元養老錢就打了水漂!”2024年12月5日,靖遠縣居民李女士握著民警的手不住道謝。當天下午,她接到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正當準備轉賬時,反詐中心民警通過“警銀聯動”機制將李女士所有銀行卡緊急止付,為李女士保住了20萬元的養老錢。
白銀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按照“打防結合、以防為先”要求,依托“警銀聯動”機制,落實涉詐風險賬戶“同步查”。反詐中心開通專線電話,與各家銀行建立互通渠道,實時共享涉案賬戶信息,對銀行辦理業務過程中發現的存在被騙嫌疑的交易異常賬戶,反詐中心立即跟進核實對方賬戶有無涉詐嫌疑,超前開展預警勸阻,同步阻斷涉詐資金流動,及時減少受害人的經濟損失。對于接報的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及時啟動止付預案,在最短時間內對涉詐賬戶進行緊急止付和凍結,防止涉詐資金的轉移和洗錢,筑牢金融“防火墻”。
“我們建立了涉案賬戶動態數據庫,發現可疑交易,30秒內就能完成信息互通。”白銀市反詐中心主任張建偉介紹,建立警銀信息共享機制以來,全市成功堵截被騙資金200余萬元。
“精準+創新”宣防 增強群眾“免疫力”
“所有網絡兼職刷單都是詐騙,網絡投資要謹慎,大家一定要記住!”這是社區民警通過講座的方式開展“社區反詐”專題培訓活動中的一幕。“騙子說的和民警講的一模一樣,我馬上就把電話掛了!”白銀區工農路街道居民劉大媽聽取講座后識破了一起“保健品退款”騙局。
白銀市公安機關充分發揮“警社融合”作用,推動各派出所聯合社區創設“社區警校”,通過“社區反詐”培訓增強居民反詐意識。同時,精準發力,開展反詐宣傳“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持續創新宣傳形式,利用節假日創新“旅游+宣傳”“巡邏+反詐”等模式,依托新媒體平臺梳理反詐知識推送給群眾,全方位、高強度、無死角地進行反詐宣傳,不斷增強群眾“免疫力”。
- 2025-03-17創新引領筑平安——甘州區積極培育綜治工作品牌打造社會治理亮點
- 2025-03-17學習楷模精神鍛造政法鐵軍——省委政法委機關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側記
- 2025-03-14為開春綠增添“平安藍”
- 2025-03-14“大棚警務”守護群眾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