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詩經(jīng)·豳風·鴟鸮(chī xiāo)》共四章,每章五句,前兩章曰:“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鴟鸮,貓頭鷹,指代壞鳥。恩,通“殷”,殷勤。鬻,通“育”,養(yǎng)育。閔,病也。徹,通“撤”,撤去。桑土,即桑杜,桑根。綢繆,緊密纏縛,引申為修繕。這兩章的大意是,貓頭鷹啊貓頭鷹,你這惡鳥已經(jīng)奪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毀掉我的窩巢。我含辛茹苦,為養(yǎng)育孩子已經(jīng)病倒了!我趁著天沒有陰雨,撤去那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修好。現(xiàn)在你們樹下的這些人,還有誰敢欺凌我?
這是一首寓言詩。一般認為,是周武王病故后,弟弟周公旦寫給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誡勉詩。時成王幼弱,周公旦以詩言志,以鳥為喻,表明自己對周成王的一片苦心,以及對國事的一片忠心。“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便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一片苦心。后人遂以“未雨綢繆”為典,比喻凡事都應提前做好準備,以防事到臨頭難以應對。《朱子家訓》:“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日子順當?shù)臅r候,要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生活充裕的時候,要做好應對貧困的準備。凡路要往寬處走,但需往窄處想,想到窄處,才有可能繞過窄處,即使繞不過去也不至于怨天尤人;凡事要往好處做,但需往壞處想,想到壞處,才有可能躲過壞處,即使躲不過去也不至于驚慌失措。
《黃帝內經(jīng)·素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沒事的時候,要想到有事的時候,否則就會慌亂,所謂“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也。年輕的時候,要想到年老的時候,否則就要后悔,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也。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歪頭菜
分布:蘭州、隴南、天水、甘南、定西、臨夏、白銀、武威、張掖、隴東
簡介:歪頭菜,多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為優(yōu)良牧草、綠肥、蜜源及水土保持植物。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全草藥用,有補虛、調肝、理氣、止痛等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4-11《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通論(1840—1949)》
- 2025-04-11齋馬清風 | 廉潔也是一種生活習慣
- 2025-04-09兩腳書櫥 | 學而不用,類于“光吃不長肉”
- 2025-04-07水火無交 | 世上的貪官,大多是從占小便宜開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