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列子·湯問》載,甘蠅是古代的射箭高手。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技術超過了甘蠅。一個叫紀昌的人,又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飛衛讓紀昌先學不眨眼的功夫,然后再談學習射箭的事。紀昌回到家,仰臥在妻子的織布機下面,用眼睛緊盯著織布機的踏板。兩年以后,就算是錐子尖抵到眼眶了,也不會眨一下眼睛。紀昌把這些告知飛衛后,飛衛卻說,這還不行,必須學會看才行,看小的東西就像看到大東西,看極其微小的東西就像看到很顯眼的東西。于是,“昌以氂(máo)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意思是,紀昌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綁上虱子掛在窗戶上,面朝南望著它。十天之內,看到它逐漸變大了;三年之后,看見它就像車輪一樣大了。再看別的東西,都像山丘一樣大了。于是用燕國的牛角做弓,以北方的蓬竹做箭竿去射那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中心,但是掛它的牛毛還沒有斷。紀昌于是把這些告訴飛衛。飛衛跳起來拍著胸脯說:“你學成了啊!”
飛衛教之有方,紀昌學之有恒。紀昌不嫌枯燥,用了兩年時間“學不瞬”,用了三年時間“學視”,終于達到了“視虱如輪”而“貫虱之心”的境界。后人即以“紀昌貫虱”為典,喻專心所學,必有所成。李瀚《蒙求》:“紀昌貫虱,養由號猿。”
紀昌下的都是笨功夫,練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基本功。“學不瞬”是鍛煉定力,目的不只是不眨眼,更重要的是不動心;“學視”是鍛煉專注力,目的不只是看清目標,更重要的是放大目標。宋末詩人、畫家鄭思肖《紀昌貫虱悟射圖》稱:“從來絕藝欲超倫,何止彎弓用意深。覷破微塵微極處,忽開大地見紅心。”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光有一些花里胡哨的架式,不僅不會出類拔萃、讓人驚艷,反而可能會走火入魔、誤入歧途。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小巢菜
分布:隴南、天水、定西
簡介:小巢菜,一年生草本。花果期2-7月。為優良綠肥及牧草,牲畜喜食。嫩苗嫩葉可作蔬菜食用。全草藥用,有利濕、活血、止血、明耳目、截瘡的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4-14未雨綢繆 | 凡路要往寬處走,但需往窄處想
- 2025-04-11《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通論(1840—1949)》
- 2025-04-11齋馬清風 | 廉潔也是一種生活習慣
- 2025-04-09兩腳書櫥 | 學而不用,類于“光吃不長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