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相傳皋陶為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獄訟,深受百姓擁戴。有一次,舜帝召集皋陶和大禹一起討論國事。《尚書·皋陶謨》記載了這次討論,皋陶和禹有這樣的對話:“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驩兜(huān dōu):上古人物,據說是堯的臣子,鯀的孫子。有苗:也稱三苗,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的部落。孔壬:大奸佞。“都”和“吁”都是感嘆詞,前者相當于“啊”,后者相當于“唉”。
皋陶說:“啊!(治國理政)在于能知人善任,在于能安撫民眾。”大禹接過話茬:“唉,你說得不錯!都能像這樣的話,大概對堯帝和舜帝來說也難以做到。知人善任才算明智,才能恰當地任用官員;安撫民眾才算仁慈,才能受到民眾的懷念。能夠做到明智而仁慈,哪里還用擔心驩兜作亂呢?哪里還用流放有苗的民眾呢?哪里還用害怕巧舌如簧、虛偽諂媚的大奸佞呢?”
知人善任,安撫民眾,沒有問題。但總有一部分人,無善可用,不知可撫,比如巧言令色之徒。后人即以“巧言令色”為典,形容表面上甜言蜜語、和善可親,實際上居心叵測、陰險狡詐。《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秦明(對花榮)道:‘你兀自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刬(chǎn)地巧言令色,煽惑軍心’。”刬地:怎的。
《論語·公冶長》:“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但有多少人像左丘明和孔丘這樣呢,所以蘇轍在《論語拾遺》中說:“巧言令色,世之所說也;剛毅木訥,世之所惡也。”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表情是心情的外化。如果想的是一套、說的是另一套,表面上是一套、內心是另一套,那么,語言和表情也就成了一場騙局,一種迷惑人的方式。坦坦蕩蕩說話,真真誠誠做人,可能占不了什么大便宜,但也絕對吃不了什么大虧。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野豌豆
分布:蘭州、隴南、天水、甘南、定西、臨夏、武威、隴東
簡介:野豌豆,多年生草本。花期6月,果期7-8月。為優良牧草,各類家畜均喜食。幼苗、嫩葉、嫩莢果、種子均可食用。葉及花果入藥,有清熱、消炎解毒之效。植株秀美,花色艷麗,可作觀賞花卉。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4-15紀昌貫虱 | 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不會出類拔萃
- 2025-04-14未雨綢繆 | 凡路要往寬處走,但需往窄處想
- 2025-04-11《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通論(1840—1949)》
- 2025-04-11齋馬清風 | 廉潔也是一種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