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加強基層監督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有力舉措。福建省大田縣紀委監委踐行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開展信訪舉報“強基促穩”專項行動為抓手,及時發現、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壓實工作責任。注重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推動建立健全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職能部門監管責任、紀委監委監督責任的全鏈條責任機制,將積案化解納入鄉鎮黨委年度考核內容,推行掛牌督辦制度,分析問題癥結,對癥施策促進長效治理。聯合司法、信訪等部門全面梳理信訪問題涉及的相關政策法規“工具包”,加強會商研判,根據不同訴求類型制定有針對性的化解方案和化解操作指引,講政策、釋紀法、解疑惑,確保信訪積案有效化解。踐行群眾路線,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建立“紀委書記接訪日”“帶信下訪周”“板凳會”等機制,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分片包干深入田間地頭,收集群眾訴求,懲治“蠅貪蟻腐”,查改治一體貫通推動解決民生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
注重貫通協同。明確信訪監督治理難點,采取一積案一小組一策略的方式,分類建立工作臺賬,建立領導包案、專班攻堅的責任體系,明確包案領導、責任科室、屬地鄉鎮三級責任人,責任具體到人,落實到具體事,以責任閉環破解信訪積案。明確清單化管理,運用大數據技術拓展監督手段,對全縣18個鄉鎮、266個行政村信訪問題實行“月排查、季分析、年評估”,開展基層信訪滾動排查與動態管理,細化初信初訪、重復舉報等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分類建賬造冊,建立初信初訪“首辦責任制”。整合監督力量,運用“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整合6個紀檢監察室、10個派駐紀檢監察組、18個鄉鎮紀委力量,綜合運用提級辦理、復查復核、聯合會審、現場會商等方式,對疑難信訪件逐項對照,分步循序推進,綜合把關、研討對策,對核查不到位的退回重辦,對反饋不到位的及時跟蹤督促。
織密監督網絡。創新監督方式,堅持開門接訪、全員接訪、帶信下訪、入戶走訪常態化制度化,用好用活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暢通群眾監督渠道,精準發現問題線索,加強預警糾治,對行業領域存在的普遍性、系統性問題深入分析研判,提高基層監督質效,推動解決基層信訪難題。明確責任、到底到邊、見事見人地抓好基層治理,設置村級監督聯絡站,聘請監督信息員,實時監測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程招標等風險點,找準辦信辦訪難點堵點,拓展系統整治覆蓋面,推動監督觸角向“神經末梢”延伸,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規依紀依法把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合理訴求解決好,讓監督更加聚焦、精準,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童作光 作者系福建省大田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 2025-04-11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公開發表丑化黨和國家形象等言論
- 2025-04-03做實做細信訪舉報工作
- 2025-04-02準確認定以集體研究為名濫用職權行為
- 2025-04-02紀法百科 | 生活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