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古道今】
陳繼儒《妮古錄》卷三:“黃大癡九十而貌如童顏,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無疾而逝,蓋畫中煙云供養也。”
黃大癡,即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黃公望,號大癡、大癡道人,“元四家”之一,擅畫山水,他的水墨山水畫《富春山居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米友仁,即北宋著名書法家、畫家米芾的長子,晚號懶拙老人,亦擅畫山水,尤以表現雨后煙雨濛濛、變幻空靈之境見長,世稱“米氏云山”。黃公望和米友仁都是著名畫家,都以擅畫山水名于后世,而且都長壽。黃公望,實際活至八十五歲;米友仁,實際活至七十九歲。在古代,這就算是高壽了。如此高壽而能無疾而終,陳繼儒認為是“畫中煙云供養”之故。
煙云,即山水風景。供養,即陶冶滋養。“畫中煙云供養”的原意是,黃公望和米友仁之所以貌如童顏,神明不衰,是因為其山水畫中煙雨濛濛、薄霧繚繞的意境滋養了他們。后世即以“煙云供養”為典,喻美好的自然環境,可以舒暢人的心情,撫慰人的精神。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把自然環境好的地方稱作“養生之地”的原因。錢大昕《梁山舟前輩八十》詩:“占得西湖第一峰,煙云供養幾千重。門懸曼碩山舟字,人識坡公笠屐容。”
人在自然之中,人與自然不可分離,人也受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辛棄疾詞《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在辛棄疾心目中,自然與人甚至還能互動呢?你對山水有情,山水也對你有情;你喜歡山水,山水也喜歡你。所以,李白詩《獨坐敬亭山》有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因。
文人墨客喜歡在書房里掛“煙云供養”四個字,更多的人喜歡在客廳里掛一幅山水畫,大概有把室外山水引進室內的意思,也有以山水悅目、以山水怡情的意思。其實,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誰不愿意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稱:野豇豆
分布:隴南
簡介:野豇豆,多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花果期7-10月。根及全株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喉的功效。
(植物資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5-04-16巧言令色 | 坦坦蕩蕩說話,真真誠誠做人
- 2025-04-15紀昌貫虱 | 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不會出類拔萃
- 2025-04-14未雨綢繆 | 凡路要往寬處走,但需往窄處想
- 2025-04-11《中華民族復興思想通論(1840—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