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劉姍
王志松,甘肅省十四屆人大代表,張掖市多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作為一名來自農業領域的代表,面對地方經濟發展面臨的各種困境,他多次提出了如“關于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建議”等促進地方經濟健康發展的議案和建議。他建議營商環境改善要進一步加強“放管服”,堅持產業發展以“補短板”“修長板”為據,以“木桶效應”的整體正向提升來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
張掖是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300多萬畝糧食種植面積中,有三分之一的最優土地就種植著制種玉米,張掖農民收入近30年的保障和穩定全靠制種產業來維系。王志松作為種業新時代接班人,接續父輩“窮究農業”的精神,立足自己所在行業,在行業協會座談會中,多次提出有利于地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建議。
通過一次次的代表培訓、視察和“雙千行動”等活動,王志松不斷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法治思維,加強地方社會經濟條件了解,勤學多悟,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水平。他感受到,只有通過努力學習了解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能力,才能對相關問題理解的更加深刻,才能提出更符合貼合客觀實際的建議。
“做好一名人大代表,要將自己所提議案、建議在提出之前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不能只聽一個人怎么說,要聽大家怎么說,不能只看現在人怎么說,還要看過去人怎么說,未來的人又會怎么說。”王志松說,政府各項政策的出臺,必然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讓政策的出臺更加客觀、符合實際,貼合民意,便是需要人大代表深入思考和踐行的內容。

王志松負責的張掖市多成農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多年來,為穩定產業發展,助推地方經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他積極聯絡外省上游公司,拓展優質客戶,宣傳張掖玉米制種優勢,與華北、黃淮等地的多家大型種子企業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積極參加市區政協、工商聯、種業協會等會議活動,為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公司每年種植玉米制種基地2萬畝左右,每年為農戶足額兌付玉米制種款1億元左右,農戶畝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帶動上千戶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公司每年為支持基地鄉村振興建設貢獻100多萬元,每年納稅100多萬元。在地方產業發展,地方鄉村振興建設等很多方面,都有他的力量。
談及未來的發展,王志松說,他有一個夢想就是發展未來農業。從果業到玉米制種產業,他深知農業從業人員的辛苦和不易。農業需要機械化,農業需要更加高效的生產,因為農業人很辛苦。但是機械化后,剩余的農村勞動力如何安置。他便和父輩與農業相關部門一起努力探索適合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的農、林、牧三業融合發展模式。這樣就可以讓現有的不同技術、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強度的農村勞動力可以自由選擇在不同的季節都有機會在外打工,就可以使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翻倍增長。未來的農業,需要的人才是農業自動化控制,農業人工智能開發,農業植物生理指標分析,農業大數據分析,生物育種等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人才。他堅信,未來農業必將是一個各類高科技產業融合的復合體產業,未來農業也必將是在黨領導下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志松說,當代表的時間雖然只有1826天,但只要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正確方向,就可以用自己一生的時間,來踐行自己應盡的使命和責任。
- 2025-01-182025甘肅兩會前瞻·代表履職故事丨李俊玲: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2025-01-182025甘肅兩會前瞻·代表履職故事丨馬玉艷:情注家鄉熱土 點亮人生之光
- 2025-01-18聚焦2025甘肅省兩會|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緊盯環境問題 服務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 2025-01-18聚焦2025甘肅省兩會|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發揮政協助力機制制度 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