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梁素海》記錄綠水青山的守護歷程——讓生態保護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是構建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舉措,也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過渡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內蒙古遠方出版社出版的《烏梁素海》,作為一部反映內蒙古生態保護成效的作品,入選了中宣部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這不僅是對圖書質量的認可,更是對其傳承生態文化與踐行社會責任的肯定。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保護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生態出版作為傳播環保理念、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正在逐步展現其獨特的價值和影響力。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了《烏梁素海》責任編輯王葉及《烏梁素海》的作者陳志國,探索生態出版背后的故事。
社會責任與出版目標的統一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因此,遠方出版社多年來堅持將生態類圖書作為其特色品牌,每年策劃生態題材圖書,力求通過圖書的傳播,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王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烏梁素海》是陳志國繼生態題材長篇報告文學《穿越烏蘭布和》后,與遠方出版社的又一次深度合作。王葉表示,遠方出版社不僅要講述烏梁素海生態恢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出版業在推動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通過該書的傳播,我們想要向社會傳遞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生態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尤其離不開公眾對環保的認知和支持。”王葉表示,這不僅是一種出版目標,更是一項社會責任。
烏梁素海從最初的五光十色到中期的滿目瘡痍,再到如今的天藍水綠、群鳥翔集,其生態變遷不僅依賴周邊山水林田沙等生態系統的整體修復,更離不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不懈努力。陳志國長期關注巴彥淖爾地區的生態變化,親歷了環境修復的全過程,他熟悉這一片土地的故事。
在進行大量資料查閱和實地考察后,陳志國意識到,烏梁素海的生態治理不僅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更是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具有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正是基于對烏梁素海背后生態故事的深刻認識,陳志國決定將這一主題付諸書面,并向遠方出版社社長蘇那嘎提出了創作計劃。蘇那嘎作為內蒙古人,深知生態文化的重要性,并對這一選題展現出濃厚興趣。他全力支持陳志國的創作,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內蒙古文聯及內蒙古出版集團密切溝通,確保該書順利出版。
探索生態出版的市場化路徑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生態類圖書市場需求逐漸增加,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成為越來越多讀者關注的熱點話題。
陳志國告訴記者,在烏梁素海邊,當地人將“山水林田湖草沙相互依存、共榮共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印在標牌上,也刻在心間,實踐在大地上。他說:“通過這本書,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到巴彥淖爾河套灌區生態保護,讓大家意識到,綠水青山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的保護,更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談及該書的編輯出版,王葉表示,遠方出版社不僅注重內容的專業性和深度,還積極推動生態類圖書的市場化。該書的目標讀者不僅是環保領域的專業人士,還包括地方政府、環保機構等可以從中獲得經驗和啟發的群體。
遠方出版社在《烏梁素海》編輯出版過程中進行了多方面的創新,不僅通過作者生動的文字記錄展現烏梁素海的生態恢復歷程,還配以精美的圖片和地圖,增強了該書的視覺效果和可讀性。
王葉透露,該書第一輪印刷已經銷售一空,目前正在加印。此外,遠方出版社還通過與環保機構、政府部門和文學組織的合作,舉辦了多場講座和分享會,進一步推動該書的傳播與影響。王葉對此表示:“生態類圖書在圖書市場雖占據小眾位置,但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類圖書市場規模也在穩步擴大。”
“未來生態出版可以嘗試跨界合作,探索更多的市場化路徑,以便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傳播環保理念,推動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王葉進一步說道。
- 2025-01-06中國社科院發布22項重大成果
- 2025-01-06中國文化書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京舉辦
- 2025-01-06孔子的“詩興”學說及其哲學貢獻
- 2025-01-06王世貞對蘇軾的“再現”及其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