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絲綢藝術“秀”敦煌
古絲綢之路咽喉重鎮的敦煌,如何用絲綢來講述敦煌的故事?20多年來,中國絲綢藝術家范燕燕“把敦煌壁畫描成一條條絲巾”,讓原本只存在于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形象,借助絲綢藝術這一載體,走向全球,成為世界了解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的每一款作品,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后,都有我對敦煌文化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范燕燕在作品設計中,將這些文化符號融入其中,通過細膩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將飛天、九色鹿、藻井等敦煌文化符號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2023年8月,范燕燕(右三)與印尼參訪團進行藝術交流。(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2000年,范燕燕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后,前往敦煌學習敦煌文化。兩年多的時間里,敦煌壁畫、雕塑等給予了她靈魂深處最柔軟又綺麗的觸動,也激發了她想向更多人講述敦煌之美、中國傳統文化之美。2002年,在北京一家絲巾進出口公司做美術設計的范燕燕,有一天突發靈感:“為何不用絲綢來講述敦煌的故事?”
在范燕燕看來,絲綢柔軟卻充滿韌性的材質特性恰如中國人溫良而堅韌的性格。同時,絲綢更是千年絲路的重要見證者,絲絲縷縷間承載著長安、敦煌以及世界數不盡的傳奇故事與精神。于是,她選擇以絲綢為載體,進一步深耕敦煌文化與歷史,開啟了其與敦煌更深層次的藝術之緣。
2009年,范燕燕品牌創立,以中國傳統文化、絲路文化為主題,推出了數百款專利設計,涵蓋了“夢幻敦煌”“夢回長安”“國禮定制”“遇見中亞”等多個系列,以及服裝服飾、手工原創、絲綢皮具、家居用品等數十種類。
“絲綢只是文化的載體,而在人們視線之外的是文化的弘揚、精神的傳承。”范燕燕對敦煌文化元素的挖掘與提煉并非簡單的復制,而是深入研究和理解后的再創作。如:借鑒敦煌壁畫的色彩體系,巧妙運用石青、石綠、朱砂等傳統色彩,將飛天靈動的身姿、藻井精致的花紋等元素一一融入藝術設計。

圖為范燕燕(右一)向外賓介紹絲巾藝術作品。(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她的“夢幻敦煌”系列作品中,原創專利設計120余款,涉及敦煌石窟藝術中的飛天樂舞、建筑器物、壁畫故事等諸多元素,蓮花紋、忍冬紋、飛天紋、火焰紋等藝術紋樣處處可見,以不同時期的紋樣發展和變化講述著千年絲路沿線多元文化交融互動之美,以文化構建時空美學盛宴。
而在其作品《自由自在》中,絲巾上的飛天形象保留了壁畫中飄帶飛揚、身姿輕盈的神韻,通過現代化的設計手法,對色彩和線條進行優化,使看到的飛天仿佛要從絲巾中舞動而出。
除絲巾外,范燕燕還設計了雨傘、抱枕、飾品等多款文創產品。在飾品領域,范燕燕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款以絲綢為材質的項鏈,項鏈的設計靈感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畫,從色彩到圖案,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敦煌文化底蘊。在高定服裝、經典包袋、商務禮品等多個領域,范燕燕也投入了巧妙設計,嵌入敦煌文化元素,成為敦煌文化國際傳播的有力媒介。

圖為范燕燕在工作室工作。(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多年來,范燕燕受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藝術展覽和文化交流,先后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批次外賓到訪“范燕燕絲綢藝術中心”。
“用絲綢講述敦煌,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呈現堅韌而恢宏的文化生命力。比如‘兩關’的絲路遺跡、雅丹的雄渾壯美等都蘊含著無盡的寶藏等待挖掘。”范燕燕表示,未來期望通過自己的設計,將這些豐富多樣的敦煌元素和精神一一呈現,遇見世界,對話世界,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完整、更加豐富多彩的敦煌。
- 2025-04-17甘肅省200余種隴貨精品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 2025-04-17蘭州公路段開展汛期公路災害風險隱患排查
- 2025-04-17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成功發行5億元超短融資債
- 2025-04-17舞蹈微短劇《舞動敦煌》在敦煌開機






